饲料企业销售回暖可期,上游压榨企业有失有得
2019-11-05 13:37: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与产业链企业、投资机构等共同参与了对广西、广东相关企业的调研活动,走访了两广地区大豆压榨、饲料加工及家禽、水产养殖企业,发现家禽养殖扩张速度较快,作为生猪养殖上游的饲料企业销售回暖可期。市场人士认为,作为肉禽养殖饲料原料的豆粕、玉米等农产品期货价格可能具有较大上涨空间。
畜禽身价涨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猪场进行了猪舍改造和高标准防疫,猪的“生存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目前也对防疫工作“戒备森严”,如车辆进入院内要先喷雾消毒,生产车间也是“谢绝参观”。
数字似乎更能说明“身价”。记者了解到,南方一些地区的一头仔猪的售价高达2000元左右。母猪价格也大幅上升,且无论个体质量如何,均会被养殖企业尽量保留下来用于繁育仔猪。
由于市面价格较高,“养大猪”也成为不少养殖户的新操作。一般情况下,生猪出栏体重在180斤左右,目前“大体重猪”成为趋势。据相关养殖企业人士介绍,现在生猪出栏体重普遍到了220—260斤。据其分析,这一趋势的背后,既有养殖户惜售的原因,也有猪粮比大幅增长的刺激作用。
“二师兄”身价大涨的同时,也带火了鸡、鸭、鹅等禽类的身价。通过调研记者了解到,作为猪肉蛋白质替代者,以鸡、鸭、鹅为代表禽肉需求上升,也提振了相关产品价格。禽类养殖户的收益也明显提高。
在广州番禺的海鸥岛,记者走访了几家鱼塘和鹅塘。其中一家鹅塘塘主、一位60多岁的“老渔民”告诉记者,自家鹅塘一批鹅的数量为1000多只,养殖周期大约是65天,全年出栏17—18批。禽类替代增加,导致其价格高企。据其介绍,一只成鹅重量约为9斤,价格在11元/斤左右,最终利润在21元—30元/只。
水产品的替代效应则弱很多,价格变动情况不大。调研区域养殖规模有所扩大,但今年水产品行情对于养殖户来说难言乐观,草鱼、虾类等水产品价格偏低运行。由于当地今年降雨较多,对水产养殖尤其是虾养殖产生较大程度负面影响。养殖户普遍对记者表示,饲料采购基本以成品料为主,近年来饲料价格上涨,水产养殖效益一般。
总体来看,禽类养殖达到了近年来高峰,今年禽类养殖效益具有显著优势。
上游企业有失有得
对于畜禽养殖上游的产业链企业,记者着重走访了大豆、油菜籽压榨企业以及饲料加工企业以及部分贸易商。
“今年猪饲料销售不佳,尤其是6—8月份,广西等地猪饲料价格降幅很大,导致饲料企业豆粕采购量迅猛下滑,但鸡、鸭等禽类饲料销售量大幅增加,这支撑了饲料整体销售。”广西南宁的一家大型饲料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其介绍,虽然猪料销量降幅较大,但由于鸡鸭等禽类价格走高,下游补栏积极性较高,令当地25%—30%的养猪场改为养禽场,豆粕在鸡鸭料中的需求增加,弥补了部分豆粕在猪料中的减少量。
也有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禽类养殖热潮来临且水产养殖规模有所扩大,但豆粕在禽料与水产料中的需求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大幅增长;鸡料提振效应较大,鸭料与水产料需求不显著。一位贸易商告诉记者,以葵花粕为主的杂粕性价比较高,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这种现象与豆粕供应不足也有关系。
豆粕供应的主要来源是大豆压榨企业。从记者调研的相关企业情况来看,年初至今大部分企业开机率正常,为50%—60%,其中开机率较高的能达到85%。从榨利来看,除了个别企业前期库存的进口大豆成本较高,绝大部分企业的榨利为100元—160元/吨。大部分企业库存较低,销售较通畅,豆粕与豆油不存在压库现象。豆粕销售量有所减少,但总体来看减量不是很大。受访企业普遍表示,6-7月份豆粕销售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认为未来两个月豆粕需求将有所回暖。
生猪存栏量对于豆粕等原料需求是一个关键变量。有分析称,在生猪养殖激励政策出台后,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高,存栏量有望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由此带动豆粕需求。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近日表示,9月份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7%,后备母猪销量继续大幅增长,猪饲料产量和销量都有回升。年底前生猪生产产能有望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豆粕市场下游客户结构变化较大,个体及小型养殖户大幅减少,生猪养殖向大型企业集中,中小型豆粕贸易商黯然退场。同时,当前很多大豆压榨企业与饲料企业实现了直接贸易对接,贸易商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业内人士分析,未来豆粕的定价权将由大豆压榨企业与大型饲料与养殖企业共同决定。
利用期货市场防风险意识提高
在市场格局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大豆、豆粕、豆油期货和豆粕期权市场来规避风险、稳定生产,是摆在产业链企业面前的一项大课题。
据介绍,大型国有大豆压榨企业以及饲料加工企业在采购、销售等环节均在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头寸的套期保值,注重利用衍生品防控经营风险,对大豆、豆粕、豆油、玉米等期货与期权工具的运用较成熟,加上产品销售等较灵活,经营效益均较好。
一些民营企业在金融工具的利用方面则显得弱一些。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能科学运用衍生品的专业人员配备暂时缺乏,但表示将加大尝试连接期货市场,参与期货套保、基差交易等。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特别是随着国内大豆、豆粕、豆油期现货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和豆粕期权的推出,较多的大豆压榨及饲料加工等企业加大了对期货工具与市场平台的利用力度,大豆产业链产业企业加速了市场资源科学配置的进程,让产融结合程度得到提高,令“基差点价”等定价模式成为主流,帮助企业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带来的风险。
广西港青油脂有限公司就是较好用期货避险的一家公司。该公司除了在豆油方面利用期货端套期保值,还在副产品豆粕方面做了套期保值。今年6月,国内豆粕价格上涨,但考虑到后市不确定性增多,该公司希望提前卖出豆粕,逢高锁定库存利润,以2930元/吨价格分批建仓,共建仓2000手9月豆粕空单,建仓完成时现货价格2880元/吨,基差为-50元/吨,配合油厂销售量择机平仓;截至7月3日,平仓豆粕期货兑现利润,此时现货价格已跌至2800元/吨附近,期货平仓均价约在2830元/吨,此时基差为-30元/吨。基差利润实现转化的同时,锁定了压榨利润,规避了价格下跌风险,取得了较好的套期保值效果。
不仅场内期货市场吸引了众多油脂油料企业的目光,场外期权也因灵活性较高且可有效避免发生由于错判或期货入场时机不佳而导致的期货端浮亏,受到部分企业青睐。益海(广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曾成功通过构建期权策略有效降低棕榈油期货价格上涨而导致保值头寸亏损。当时棕榈油价格长期低位徘徊,公司持有两个月的现货库存,先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保值操作,后为防止期货价格上涨,买入看涨期权对期货空头保值,同时卖出行权价较高的看涨期权降低权利金成本,构成期权牛市价差组合,有效降低了风险和成本。